美英新聞刊物形形色色,內容涉及十分廣泛,如時事報道、社論、述評、特寫、廣告等,所以其采用的文體也不盡相同。新聞有其獨特的文體特征,新聞報道的翻譯,除遵循一般的翻譯原則外,還應遵循新聞翻譯的基本規律。
1. 語言總體風格
大眾性、趣味性和節儉性構成了新聞英語在語言風格上的特色。新聞英語的語言有趣易懂,簡潔精煉,用非常經濟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因此我們在翻譯過程中應盡可能刪去可用可不用但又不影響表達內容完整與準確的詞。此外,新聞語體語言清晰,不能模棱兩可,更不應晦澀難懂,但同時,新聞語體又講究表達有力、敘述生動,因而我們翻譯時必須在用詞上多加錘煉,表現出新聞文體的總貌。
2. 詞匯特點
第一,常用詞匯有特定的新聞色彩。新聞報道常使用某些詞匯來表達事實和事件,因此這些詞匯經過長期使用后逐漸取得與新聞報道相聯系的特殊意義,成為新聞體詞語(journalistic words)。例如,horror一詞是新聞標題中常用的詞,用以表示不幸事故和暴力行動,再如nadir常指“兩國關系的最低點”。此外,新聞報道中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套語,如according to sources concerned (據有關方面報道),cited as saying(援引……的話)。
第二,使用“小詞”。小詞(midget words)即簡短詞,一般為單音節詞。小詞的廣泛使用一是由于報紙篇幅有限,用小詞可以免于移行,二是由于小詞的詞義范疇很寬,一般比較生動靈活。新聞英語稱這類詞為synonyms of all work (萬能同義詞),如back(支持),ban(禁止)等。
第三,大量使用縮略語。這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和篇幅。比如WB(world bank世界銀行),ASP(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國銷售價),biz (business商業)等。
第四,臨時造詞。為了表達需要和追求新奇,新聞報道常常使用“臨時造詞/生造詞”,即臨時創造或拼湊起來的詞或詞組,例如Euromart(European common market 歐洲共同市場),haves and have-nots(富人和窮人)等。
從詞匯方面的四個特點來看, 我們在漢英翻譯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熟悉英美報刊經常使用的特定詞匯,比如
新聞詞匯? 普通詞匯
ban?????? prohibition
clash???? disagreement
curb????? decrease
cut?????? reduction
round???? a serious of action
shock???? astonishment
boost???? rise/increase
第二,平時多留意“小詞”、“生造詞”和縮略詞。
第三,準確理解詞義,不可望文生義。
例:In a society where many people routinely break laws against blackmarket activities just to get by, everyone is vulnerable to denunciation by a neighbor or friend who has his own sins to hide.
譯文:許多人為了糊口經常搞違法黑市買賣。在這樣一個社會里,人人都有被告發的危險,個個都有違法的事要隱瞞。
在這個例子中,just to get by 不應從字面意思理解為“僅僅去一下”,而對于 “sin” 的理解,“違法的事”顯然比“原罪”要貼合原文。
3. 語法特點
第一,時態的使用。在英語新聞中現在時被廣泛使用。為了造成事件正在進行中的效果,給人以真實感,無論是標題或是正文都常常采用現在時代替過去時。另外,甚至在said, told, reported, added等動詞過去時后面的that賓語從句中,過去時也常常為現在時態所替代。
第二,較多使用擴展的簡單句。由于報刊篇幅有限,新聞文體在語法方面一個重要特點是句型的高度擴展,結構嚴謹,將豐富的信息壓縮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見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語、介詞短語、分詞短語等語言成分擴展簡單句,有時還較多的使用插入語代替從句,從而簡化句子結構。
第三,前置修飾語高度濃縮。新聞文體為了使句子結構緊湊嚴密,大量使用前置修飾語修飾名詞,如a hand grenade and machine gun attack。
基于這些語法特點,在翻譯過程中,要結合漢語的語言習慣,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翻譯時注意中英文在新聞中不同時態的表達方法:英語中多用現在時態,漢語中多用過去時態,且漢語往往借助時間詞,如“昨天”、“明日”、“將”等以襯托時間關系。
第二,針對新聞英語在句式和修飾方面的特點,可以采用切斷、拆譯、倒譯、插入和重組等方法進行英漢和漢英對譯。
例:But one White House aide said the Administration had all but abandoned hope of resuming the political talks in Jerusalem which were suspended when Sadat withdrew his delegation three weeks ago.
譯文:但有一名白宮助理人員說,政府幾乎已放棄了在耶路撒冷恢復政治談判的希望。這次談判是兩個星期前由于薩達特撤出談判代表團而宣告中斷的。
4. 文化因素和國情因素
要做好新聞的翻譯工作,譯者除了應具備語言知識外,還需要具備必要的文化常識和政治常識,要注意擴大知識面,這樣才不會誤譯或導致嚴重后果。例如將國家和地區并列,都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后果。
5. 語言差異——編譯和解釋性翻譯
此外,考慮到中英兩種語言習慣的差異,對外新聞報道的翻譯往往采用非逐字對譯法,這就需要引入另外兩種翻譯方法——編譯和解釋性翻譯。
第一,編譯——由于新聞價值的作用,在對外新聞報道的翻譯中,要考慮外國受眾的要求和興趣,對新聞內容進行選擇,有的放矢。因此有時在國內報道中占相當篇幅的新聞,在對外報道中則被編譯成簡訊、圖片新聞等。
例: 從容上陣槍響世驚
李對紅喜摘射擊金牌
以687.9環創下新的奧運記錄
我國女子運動員李對紅今天在女子運動手槍決賽中,以687.9環戰勝所有對手,并創造新的奧運記錄。她為中國射擊隊在本屆奧運會上奪得了第一塊金牌,也使中國代表團奪得的金牌總數上升為6枚。(《光明日報》 1996.7.2)
譯文:Li Shoots Nation's 6th Gold
China's Li Duihong won the women's 25-meter sport pistol Olympic gold with a total of 687.9 points early this morning Beijing time.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譯者并不是逐字翻譯,而是兼顧了中英文兩種語言特色,句子結構和語態也發生了變化。
第二,解釋性翻譯——新聞講求清晰易懂。同英語新聞一樣,漢語新聞報道詞語求新,“行話”、“歷史典故”等豐富多樣。要想清晰通俗易懂地把它們翻譯出來,介紹給國外讀者,常常需要使用解釋性翻譯的方法。具體說來,有關歷史事件、地理名稱、我國獨有的機構、節日、習俗、行話、套話和歷史典故等都需要采用解釋性的翻譯方法。比如“巴金”譯作“Chinese writer Ba Jin”,又如“江蘇”譯作“Jiangsu in east China”,以便讓外國讀者了解以上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及特點。
例如下面這篇報道就對中國人特有的“生肖”做了一番解釋:
Every child entering the world in the lunar year that began last Saturday i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ooster,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reckoning.
(來源:中國翻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