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漢,不論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不少人只求譯文的“忠實、通順”而忽視譯文的“雅”。那么,忠實通順的譯文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漢語習慣的譯文呢?這樣的譯文是否就是完美的譯文呢?有許多忠實通順的譯文,卻不地道,不自然。現將常出現的問題舉例如下:
1.結構不合理,句子不自然
(1) There will come a day when people the world over will live a happy life under the sun of socialism.
全世界人民在社會主義陽光下過幸福生活的一天是會到來的。
譯文主語的定語長,使得整個句子頭重腳輕。試譯為:全世界人將在社會主義的陽光下過幸福的生活,這一天是一定會來到的。
(2)The sun, which had hidden all day, 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
那個整天躲在云層里的太陽,現在又光芒四射地露面了。
原文里的定語從句,是補敘性的,譯成漢語,不一定放在被修飾名詞之前。原文沒有“又”這個意思,應去掉。試譯為:太陽一整天都躲在云里,現在出來了,光芒四射。
(3)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or engine trouble. 我曾碰到過,不是氧氣設備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二者都出故障。
“我曾碰到過”,句子突然中止,好像無賓語,但實際上賓語卻是很長的三個分句,這不合乎漢語表達習慣。可在“碰到過”后加上“這種現象”或將賓語提前。試譯為:不是氧氣設備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者它們都出故障,這些我都碰到過。
(4)Captured documents which we have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s who had been infiltrated through this corridor plus prisoner-of-war reports that we have obtained in recent months le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volume of infiltration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我們從經由這個走廊進來的人身上繳獲的文件,加上近幾個月從戰俘那里得到的口供,使人們相信,滲透的規模確實擴大了。
譯文基本上沒有脫離原文的結構,“文件”和“口供”作主語,前邊的定語都比較長,所以主語就顯得過長,讀起來不上口。試譯:我們從經由這個走廊進來的人員身上繳獲了一些文件,近幾個月來,也從戰俘那兒得到了一些口供,這些使我們相信,滲透的規模確實是擴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