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文學作品是社會的百科全書,很多衣食住行的生活細節都能從中體現出來。細讀《水滸傳》,不僅能夠獲得文學的藝術享受,還能沉浸式了解千年前的宋代人的生活細節。閱讀全文 >
燕青真正的過人之處,不在于他長得帥、有文身、會摔跤,而在于他在任何時候都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開。閱讀全文 >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宋徽宗趙佶就是一個入錯了行的皇帝。他以藝術家的浪漫來治理國家,很快就把本已風雨飄搖的大宋朝帶到了崩潰的邊緣。閱讀全文 >
梁山將領中反對招安的大有人在。李逵關于招安有句名言:“招安,招安!招甚鳥安!”翻譯家們如何翻譯這個粗人說的粗話呢?閱讀全文 >
梁山好漢大聚義后豎起一面杏黃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字,占領了道義制高點。這個旗幟一打出來,梁山泊簡直就成了上天的代表。那么,“替天行道”應該怎樣翻譯成英文呢?閱讀全文 >
潯陽樓是江南十大名樓之一,至少在唐朝就已經非常有名了,但真正讓潯陽樓名滿天下的,還是施耐庵的《水滸傳》,宋江題反詩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閱讀全文 >
中國古代的官僚機構和官職,經過2000多年的沿襲和變革,發展成了一個十分復雜的體系,想要梳理清楚十分不易,翻譯成外文就更難了。閱讀全文 >
嚴復先生提倡的信、達、雅,一直是翻譯界遵循的原則和追求的最高標準,但就文學作品翻譯而言,也應該在聲、形、神上下功夫,讓外國讀者在讀中國文學作品時,盡管經過了語言轉換,仍能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閱讀全文 >
《水滸傳》全本共120回,其中有100多回與喝酒有關。書中的人物,除了五臺山的和尚,幾乎個個喝酒,而且酒量還不小。可以說,《水滸傳》是一部“滿紙酒氣”的書。閱讀全文 >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真是講故事的高手,把武松打虎這段驚心動魄的大戰描寫得有聲有色,如在眼前。那么,這么精彩的敘述翻譯成英文還有同樣的效果嗎?閱讀全文 >
蘇東坡與《水滸傳》中的人物頗有交集,小說中也多次引用他的詩詞。他的《水調歌頭》是千古名篇,為詠月詩詞之冠,如何譯成英文是個大難題,不少中外翻譯大家也都做過嘗試。閱讀全文 >
《水滸傳》的主角是草莽英雄,來自三教九流,所以文中出現了大量的民歌,這在四大名著中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如何將語言鮮活、生動質樸的民歌翻譯成同樣清新自然的英文,對譯者來說是一件極其困難又無法回避的工作。閱讀全文 >
《水滸傳》里有很多比武打斗的情景,這些描寫在中國讀者眼里非常精彩,而且特別適合說書人繪聲繪色地講述,但翻譯成英文效果會怎樣呢?閱讀全文 >
蒙汗藥在我國古典小說中經常出現,《水滸傳》里就有十幾個情節用上了蒙汗藥,如吳用智取生辰綱,楊志等人就著了蒙汗藥的道兒。來看看三位譯者如何翻譯這段精彩的故事。閱讀全文 >
綽號是非常特殊的文化產物,它存在于特定的社會和語言環境之中。翻譯《水滸傳》英雄人物的綽號,有點兒像移栽樹木,失敗的幾率極高。即使翻譯得形神兼備,外國讀者也未必買賬,因為他們只要知道一個名字就夠了。閱讀全文 >
《水滸傳》中,魯智深常自稱“灑家”,這是他話語體系中的一個鮮明特色,相當于“俺”和“咱”的意思。但英文只有一個“I”,很遺憾,外國讀者沒有辦法體會到“灑家”的風范了。閱讀全文 >
《水滸傳》中,大宋朝的衰落就是從一場足球比賽開始的,而率先出場的人物就是高俅 。來看看三位翻譯家對這一段故事是如何處理的。閱讀全文 >
文學作品的書名,哪怕只有兩三個字,都是經過作者再三琢磨反復推敲之后才確定下來的。既要冠蓋全篇,又要簡潔明了;既要文字優美,還要意味深長。正因如此,翻譯文學作品的時候,書名的翻譯都是一道難關。閱讀全文 >
《水滸傳》英譯本中影響較大的有三個。幾位翻譯家所處的時代不同,所選擇的《水滸傳》版本不同,翻譯的理念和標準不同,但他們在跨文化轉換過程中展現出來的語言功力和文化功底,令人欽佩不已。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