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曉輝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關于他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很少有人關注到,這位蜀漢丞相還是一個文學家和書法家。
諸葛亮留下的作品并不多,文章主要有《出師表》和《誡子書》,書法作品也只有《遠涉帖》,不過,從這些文章和書法的字里行間,我們還是能夠看到這位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另一個側面——文人諸葛亮和常人諸葛亮。
《遠涉帖》是諸葛亮寫給哥哥諸葛瑾的一封報平安的家書,只有27個字,但書短情長,殷殷切切。諸葛亮早年無子,哥哥諸葛瑾就將自己的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他做養子。諸葛亮十分疼愛也格外用心培養諸葛喬,出師北伐時將他帶在身邊。諸葛亮深知,自己的哥哥是孩子的親生父親,一定非常惦記孩子的安危,所以北伐歸來,一到褒斜棧道,便馬上寫信報告平安:“師徒遠涉,道路甚艱;自及褒斜,幸皆無恙。使回,馳此,不復云云。亮頓首。”
諸葛亮鞍馬勞頓,還要日理萬機,但他沒有忘記寫家書報平安;更讓人感動的是,諸葛亮在信中沒有說父子遠涉,而是用“師徒”來指代自己和養子,這明顯是為了照顧哥哥的感受。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何等細致而溫暖的男人。
說回到諸葛亮的書法。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由朝廷主持編著了一部宮廷所藏書法作品的目錄,叫做《宣和書譜》,其中“草書敘論”中記載:自漢晉宋以還,以草書得名者為多,流傳于今者,蜀得諸葛亮。今御府所藏草書——《遠涉帖》。上述記載說明,諸葛亮的《遠涉帖》到宋朝時還被御府所收藏。我們今天看到的《遠涉帖》,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摹的碑帖。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什么地位?連他都去臨摹《遠涉帖》,足見諸葛亮書法作品的分量。
這27個字的碑帖屬于草書,流暢瀟灑卻又沒到狂放不羈的程度,有道是字如其人,從中也能看出諸葛亮是一個有“度”的人。最有意思的是信的結尾,“亮頓首”中的“亮”,是一個非常標準完美的楷書字,與全帖的風格截然不同,但并不顯得格格不入,而是像一枚圖章一樣,鐫在其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古人寫信,常用“某某頓首”結束,也許這就是諸葛亮寫信的獨特風格。可惜,我們只能看到這一封信,無法對比,只能猜想了。
諸葛亮傳世的文章以《出師表》最為著名,是諸葛亮出師北伐之前給后主劉禪上的表文。諸葛亮出山和劉備一起打天下的時候,劉禪剛剛出生,諸葛亮是看著劉禪長大的。劉禪雖然繼位當了皇帝,但對諸葛亮極為尊重,呼之為“相父”。諸葛亮不僅操勞國事,也擔起了父親的責任,連劉禪的婚姻大事,都是諸葛亮親自安排的。《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時后主未立皇后,孔明與群臣上言曰:“故車騎將軍張飛之女甚賢,年十七歲,可納為正宮皇后。”后主即納之。
諸葛亮與劉禪的“君臣如父子”的特殊關系,在《出師表》中體現的非常明顯。雖然這是一篇大臣給皇帝的工作備忘錄,但字里行間流露的都是老臣對年輕皇帝的不放心和父親般的牽掛。除了很少幾句講到北伐出征,大部分都是在囑咐劉禪應該如何廣開言路,如何賞罰分明,如何親近賢臣、遠離小人。文章夾敘夾議,兼有抒情,言辭懇切,感人至深。
第一句先講形勢,振聾發聵。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羅慕士的譯文:
Permit your servant, Liang, to observe: the late sovereign was taken from us while his life's work,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an, remained unfinished. Today, in a divided empire, our third, the province of Yizhou, war-worn and under duress, faces a season of crisis that threatens our very survival.
原文與譯文一對比,就能看出漢語的張力還是相當大的。“臣亮言”三個字,是臣子上表的規范格式,完整翻譯成英語大概是這樣的:“Your humble servant Zhuge Liang, presents his observation to Your Majesty as follows”。羅慕士盡可能去蕪存菁,最大限度地與原文保持一致,又不失古雅,將這三個字譯為“Permit your servant, Liang, to observe”。
中國古代帝王去世叫崩,諸侯去世叫薨,老百姓去世叫死,各有各的說法,這一點與英語有很大差別,總之,不能直接說死,所以羅慕士來了個折衷的辦法,將“中道崩殂”翻譯成了the late sovereign was taken from us,就是永遠離開了我們。“創業未半”一句,看似簡單,翻譯起來十分不易,這里的創業可不是start a business,所以,羅慕士不得不加了一個短語來補充說明,his life's work,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an, remained unfinished,先帝一生的事業,即光復漢室,還沒有完成。
接下來,諸葛亮開始啟發后主發奮圖強,賞罰分明,采納忠言,親近賢臣。因為篇幅所限,不能全文抄錄,只選取兩段,并附上羅慕士的翻譯,來對照學習。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羅慕士英譯:
The Former Han thrived because its emperors stayed close to worthy vassals and far from conniving courtiers. The opposite policy led the Later Han to ruin. Whenever the late Emperor discussed this problem with me, he decried the failings of Emperors Huan and Ling.
這是一句警策名言,切中兩漢興衰的要害。“賢臣”譯成了worthy vassals,worthy在這里是稱職、可敬的意思。“小人”的譯法很多,如base person、evil character、villain等等,但文中的小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人,而是特指朝廷中的壞人,所以,羅慕士用了一個形容詞短語conniving courtiers(使陰謀詭計的朝臣)。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羅慕士英譯:
Your Majesty, take counsel with yourself and consult widely on the right course. Examine and adopt sound opinions, and never forget the last edict of the late Emperor. Overwhelmed with gratitude for the favor I have received from you, I now depart on a distant campaign. Blinded by my tears falling on this petition, I write I know not what.
寫到最后,諸葛亮還是不放心,又囑咐了一遍:陛下您也應該獨立思考,聽取忠言,多想想你父親留下的教誨,老臣就感激不盡了。我就要出遠門了,撫今追昔,老淚縱橫,也不知說了些什么。六百余字的文章,一氣貫穿,仿佛從肺腑中流淌而出,充滿了真情實感。如果沒有那些上表格式和尊稱,這哪里是大臣對皇帝說的話,倒是更像是父親給孩子的一封家書!
臨表涕泣,羅慕士的翻譯是“blinded by my tears falling on this petition”。英文表示哭的詞很多,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cry、weep、wail、shed tears、burst into tears均可。羅慕士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象諸葛亮寫《出師表》的狀態,不會嚎啕大哭,也不會抽抽嗒嗒地哭,而是心潮起伏,淚水模糊了雙眼,所以,他選擇了blinded by my tears falling on this petition, I write I know not what,來翻譯“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有點兒像現在網絡上流行的“淚目”。“表”是上給皇帝的奏章,一般的譯法是memorial to an emperor,英譯本中羅慕士的翻譯是petition,petition主要是請愿書或者正式請求的意思,可能是羅慕士認為這是諸葛亮為請求北伐中原而給劉禪上表,從這個角度去翻譯的。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的這句詩,是對諸葛亮一生最高的評價。《遠涉帖》和《出師表》,讓我們看到了文人諸葛亮的一面,在羽扇綸巾、運籌帷幄的外表下,還有一個有血有肉有豐富情感的諸葛亮。